close

連續兩天,有機會離開台北,
前一天去高雄,這一天則是和另外一個攝影朋友L來到宜蘭。
不同高雄隨性的出遊,這次是專程的漫遊。

坐著他的車子,半迷路地抵達第一個目的地「宜蘭設治紀念館」,初聽這個地點直覺告訴我:「紀念館有什麼好逛的,更別說拍照了。」

當我一走進紀念館,就明白為什麼這個小小的地方會讓L再度造訪。低調而典雅的日式建築,靜靜座落在街道旁,陰陰的天,微涼的風,細細的蟲鳴,彷彿吸納整個城市的寧靜。

L拍照很特別,他不准我看鏡頭,要我表現最自然的樣子,但是我怎麼樣擺都覺得彆扭,不斷囔囔:「好難喔!」而他只是笑笑跟我說:「沒關係啦,你就當我不存在。但是你的情緒不要太平,你可以想一些事情,讓表情自然浮現。」試了幾次還是笑場,笑自己的矛盾,原來當別人要我做自己時我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。攝影就像是一種自我內在的剖析,當攝影師用他的眼捕捉你時,你更是在探索自己真實的樣貌,因為想要確實掌握自己展現的樣子。



想要到海邊。所以延著7號公路,以時速60的速度前進。
天空下起大雨,遠山漂浮著山嵐,聽著Tanya帶著淡淡愁緒的歌,胸口一陣緊悶,忍不住犯嘀咕:「不要在下雨了。我不喜歡狂風劇雨的海。」L一附老神在在:「不會啦!不過是一場午後雷陣雨。」突然覺得這真是一句頗有禪意的話。

空氣蕩漾著雨後潮濕的氣味,我們闖入尚未開放的海水浴場,這片沙灘並不是想像中的白沙,還有一座用紅磚塊和水泥砌成的六角形觀景台,可以遙望到不遠處的龜山島,詭異的綠色植物一叢叢散落在岸邊,這裡充滿異國蕭條瑟縮的歷史感。天空沒有放晴,但是看到了海,心情開闊,我開始不斷奔跑,像孩子般又叫又跳。想起了爸爸,他曾牽著我的小手在澎湖海邊的防波堤上散步,我興奮對著海大喊:「我是海龍王的女兒。」
這一次,我不需要做作表現自己最自然的樣子。

轉向192公路,依舊時速60的速度,要去羅東找L宜蘭的朋友吃晚飯。天空終於真正放晴了,L開心地說:「哇!你看那邊的太陽,這是不是就是撥雲見日?」太陽從烏雲層間露了出來,一束一束的光線灑在綠油油的稻田上,裹著金光的稻穗有種樸實而滿足的韻味,我們興奮地把車子停下來,就在壯圍鄉的小路上拍起照來。

看著整片鄉村的景色,終於了解L開車這麼慢的原因(時速60對我而言真的是龜速),原來當我們把腳步放慢,才不會莽撞地錯過細緻的景色,洗滌已經佈滿城市灰塵的心,就像我已習慣用速度向那片綠油油的稻田擦身而過,但是攝影師的眼總是能透過等待和敏銳帶我看見一粒沙一世界。

回程伴隨的是陳綺貞呢喃式的歌聲,車窗外,我又看見暈著黃光的月亮大大地掛在蘭陽平原上,北極星依舊小而堅持地在閃爍。

(感謝L用影像幫我留下這時候的自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潔咪 的頭像
    潔咪

    潔咪的韓國進行式

    潔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