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,雖然輪廓、大小、重量各異,但是悲傷的顏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…」
那天匆匆走進書店,在書架搜尋只為了想買一本小說讀。自從「達文西密碼」、「追風箏的孩子」等西洋現代文學作家的作品長倨暢銷書排行榜之後,諸如此類的翻譯小說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,每本書評都寫的很有來頭,但是讀完之後卻常常都有不過如此的感受,所以在選書時我比較偏向得過英國布克獎的作家,另外就要看封面的設計和書中節錄的文字夠不夠吸引我,而會挑中「第13個故事」就是小說封面的這句話。
目前分類:逛逛書房 (3)
- Apr 12 Sat 2008 21:55
第13個故事-故事比真相更有趣
- Apr 13 Fri 2007 23:44
日本現代文學的迴-讓我用含蓄曖昧的文字對你坦白說愛情
自從看了「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」之後,我打破不看日本小說的原則,開始接觸一些朋友推薦的日本作家,前後看了村上村樹「挪威的森林」、吉本芭娜娜「羽衣」還有江國相織和辻仁成共同完成的「冷靜與熱情之間」,我開始喜歡那種含蓄曖昧和濃烈露骨交融出的滋味。相較於西洋小說重起承轉合的敘述方式,日本小說總是沒有結構的用精準文字觸碰閱讀者的心,讓你翻攪在無止境的思潮裡,想要為自己找出一些合乎常理的解釋。
幾本小說影響我最深的應該是「挪威的森林」,但是就像A所說的,村上的小說很難具體說出個所以然,但有很多字句卻會讓人久久無法忘懷,或是看見許多人的影子。
「雖然他是又親切又體貼的男人,不過其實卻不能打從心底愛別人,經常有某個地方清醒著,而且只是飢渴而已。」這句話讓我想起最近才認識的O 先生,一個外表和內在存在極大差異的人。